其人琪言
  □耀 琪
  昨日報載,零售業持續低迷,廣州各大購物中心不得不縮減百貨比例、提高餐飲娛樂等體驗型消費比例;百貨租房子商場也從中取經,主動縮減自有營業面積,改為對外出租,引進電器賣場、兒童樂園和餐飲。有百貨企業直言,此舉既能降低經營壓力,也能豐富百貨業態,帶來更多體驗式消費。
  廣州百貨業的疲態並非今日才有。面對電子商務尤其是個人網上購物的大潮,各大百貨喊“狼來了”喊了很多年。為了“迎戰”,百貨商場也紛紛開通網上購物平臺。不過幾年下竹北售屋來,起色不大,單打獨鬥的百貨公司終歸競爭不過全國性的電商巨頭。另一方面,為了應對消費者日新月異的消費體驗,百貨公司不得不頻頻裝修升級,越做越高檔,以吸引“高端客流”,但這似乎更像是“燒錢”之舉。
  電商對傳統百貨的衝擊,褐藻醣膠正如互聯網橫掃一切傳統產業一樣:實體書店辦不下去了,餐飲必須團購才有客來,旅行社的信息與價格優勢沒有了……百貨如果沒有互聯網基因,又背著國企的傳統負擔,還錯失電商興起的最初浪潮,則發展壯大可謂困難重重。哪怕把貨源都擺到網站上,但由於缺乏不同經營者之間的比價、客戶的評價、及時的更新,也難以滿足有網上逛街癖好的群體。
  百貨業和購物中心都曉得要增加客戶體驗,認為這是制勝法寶。畢竟網絡是虛擬的,線下的感受如果夠愉悅或者夠刺激,也是能帶動銷售額的。於是許多體驗旗艦店、體驗服務紛紛出爐,一對一服務帶來的人力成本也在劇增。然而,這或許只能打動那些隨意、感性、求快或“求尊貴”的消費者。更致命的是,未必所有銷售人員都具備對客戶的體察力,有時走入這樣的商店SD記憶卡感覺如同進了冰櫃,如此迎客,其實像在“逐客”,連街邊賣腸粉阿姨的那種“箍客”能力都沒有。
  百貨商場如果走向“雜貨化”、購物中心化,未必是突圍之舉。因為論面積比不上購物中心,也沒有電影院和足夠多口味的餐廳。而且這樣做,也會讓其百貨品牌變得更模糊,新成屋出租經營的部分也可能與原來的企業精神有差異。可見,百貨如果要轉型,最大的障礙不在外部,始終還在於自己願不願洗心革面、冒險一搏。
  耀 琪  (原標題:百貨公司變“購物中心”有戲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00abwl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